这一届毕业生:出国留学或创业?不如赶紧找个单位就业必威官方网站登录

  名校展示     |      2023-05-08 16:14

  曾几何时,过千万的毕业生中,不少人为了缓解就业压力,选择继续深造提高学历,最近几年,无数年轻人拥堵在考研、读研这条路上,期待用学历给自己增值。然而,让人扎心的是,千辛万苦提升的学历也可能面临贬值,遭遇的可能是更加不容易的就业环境。为此,更多的毕业生“识时务者为俊杰”,尤其是高学历的毕业生纷纷认为:出国留学和创业,都不如赶紧找个单位就业来得靠谱些。

  这不,新鲜出炉的《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》显示,今年应届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比例上升,自由职业比例下降;求稳心态持续上升,对大企业的偏好回升。报告显示,2023届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从去年的50.4%上升到57.6%,慢就业比例也从去年的15.9%上升到18.9%。与此同时,选择自由职业的比例从去年的18.6%下降到13.2%,选择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从去年的9.3%下降到4.9%。

  据国家统计局《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》的数据显示,全国6岁及以上人群中,本科及以上学历不到一成,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更是只占到1%。

  由此可见,全国范围内本科及专科毕业生依然是占绝对多数,学校的本科排名越是靠前的学生,越是热衷于考研。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,2021年全国本硕博毕业生的比例大概是60:10:1。在一流名校中,硕士博士的数量往往多于本科生。以清华大学为例,2022届的8003名毕业生中,硕士生占33.2%,博士生占26.9%,本科生只占39.9%。

  九校联盟(简称C9,包括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哈尔滨工业大学、复旦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南京大学、浙江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)中, 2022届本科毕业生选择读研的比例超过了一半。其中清华大学的读研比例最高,接近80%。

  在新冠疫情之前的2019年,国内考研的报名人数还只有290万。到2022年,这个数字已经翻了1.5倍,达到了457万人——这一年的高校毕业人数有1076万人,首次破千万。

  根据麦可思《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》显示,2021年,地方院校本科毕业生的读研比例是13.6%,而双一流院校则达到35.4%,是前者的2.5倍。

  另一个重要趋势是,虽然2022届本科毕业生选择深造的比例上升了,但出国读书的比例却下降了。以复旦大学为例,2019年还有近三成的本科生选择出国留学,但2022年只有16.9%。清华大学在2019年有近25%的毕业生留学,2022年只有14%。此外,此前受新冠疫情的影响,出国读书往往有大部分时间在国内上网课,性价比实在低。

  根据麦克思的数据,“互联网开发人员”已经连续十年上榜本科生的高薪职业TOP10排行榜。从期望就业行业来看,2023届毕业生期望去IT/通信/电子/互联网的比例为25%,较去年小幅回升0.9个百分点,与2021年基本持平;汽车/生产/加工/制造的占比为8.1%,较去年上升2个百分点。与此相反,房地产/建筑、教培行业占比进一步收缩,分别为5.2%、5.5%,连续三年呈下降态势。

  必威官方网站登录

  2022年起互联网行业持续盘整,行业发展放缓,进入降本增效阶段,但其在行业规模、薪资待遇、工作模式等方面仍有明显优势,因此应届生对互联网的偏好依旧。此外,国家倡导制造业要向高端迈进,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,在政策扶持下,毕业生对汽车/生产/加工/制造的偏好也有明显提升。

  必威官方网站登录

  除了互联网大厂,还有20%的毕业生选择了科学研究行业,比去年增加了一倍。而前些年比较热门的金融行业和教育行业,都没有再吸纳更多的毕业生。

  在选择去向的考虑因素方面,在过去的许多年里,占据首位的始终是薪酬福利,其次是稳定性,再次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。

  事实上,在前两年,互联网大厂并不是毕业生的就业首选,那时候“宇宙的尽头”是考公考编。对于年轻人来说,比起一时的高薪,稳定的铁饭碗显然更靠谱。但2022届毕业生在体制内就业的趋势,并没有进一步增长。

  按西安交通大学的数据,本科生、硕士毕业生在体制内就业占比最多的年份,分别是2020年、2021年。而到了2022年,九成的本科生、四分之三的硕士毕业生选择去企业就业。

  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硕毕业生选择事业单位的比例都下降了,尤其是本科生,从超过两成下降到5%左右。而选营企业的比例,本科生超过了45%,硕士生则接近一半。

  在C9院校里,毕业生们要么去互联网大厂,要么考公考编,选择去外企的人较少。但在普通大学毕业生中,在外企就业的比例却上升了。

  从毕业生求职关注的因素看,薪酬福利仍是首要关注点,占比69.3%。稳定性的占比为40.7%,排名第二,较去年上升4.5个百分点,连续三年呈上升态势。与毕业生期望的企业类型及企业规模数据相吻合,毕业生求稳心态明显,稳定性越来越成为找工作时关注的重要因素。